竟,他言语中的那位,并没有站到周彻的对立面。
如果说他这两日之为不利于周彻,但他过去也曾帮过周彻不是?
他是真的在对付周彻,还是一心为国,亦或者只是保全老二,谁又清楚呢?
“多谢卢公告知。”周彻点头,走了几步,他又道:“卢公要替我盯紧。”
“我会竭命尽力!”
卢晃如是说着,从袖中取出一物,交到周彻手里,笑道:“殿下要的东西。”
周彻打开看了一眼,大笑:“多谢卢公了!”
与卢晃作别后,周彻没有第一时间回皇子府,而是去了平难将军府衙。
张伯玉在此值守,案前书本堆积如山。
如果不是碰上河东的天灾人祸,他或许还是个地道的读书人。
其人沉迷书中,便是周彻走来,也未能察觉。
“今日看的什么书?”
直到周彻开口,张伯玉才反应过来,慌忙合下书见礼:“殿下……领兵之人,主要精力还是在兵书上。”
“来,我给你看个好东西。”
周彻从袖中取出卢晃赠物,递到张伯玉手上。
他有些疑惑,茫然的将那书册打开,看过一眼后,脸色大变,噗通一下就给周彻跪下了:
“伯玉何能?竟得殿下如此恩赏,愧不敢受此茂才之名!”
书册中物,说珍贵也珍贵,因为那是一个茂才的名额。
大夏制度,一州一年一茂才。
除此之外,中枢还有三个名额:三公每人每年可以推举茂才一人。
茂才,是大夏最高学历证明,没有之一,含金量远在孝廉之上。
要说不值钱,他终究只是个名头。
你要是给许破奴,他拿去擦屁股都嫌硬。
可对张伯玉这样本是读书人、被迫落草,但依旧干出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内心深处还是有着极深的情愫在的。
即便他没有表露出来过。
但周彻敏锐的发现了。
正如周彻所言,他自认为自己并无过人的才能,要想做出成绩,超越几位兄长,唯有体贴下属、笼络人心,让麾下文武愿意为自己效命。
他争天下的格言,历来只有六字,从未变过——得人者,得天下。
可以说,有了这个茂才身份,哪怕抛掉战功,张伯玉依旧可以一一个出色读书人的身份,迈入朝堂,光宗耀祖。
这一个茂才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