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人之道?
听到今年西湖雅集出了这个论题,很多人不由倒吸了口凉气。
很多时候不怕论题剑走偏锋,就怕它不偏不倚大道中庸。特别是讨论圣人之道这种话题,数千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位名士探究过,想要超越先人出彩极为不易。
这题目出的真是大道至简,让人无从下手。
“有哪位小友,愿意上来论道吗?”
望着台下众人神情,吴与弼内心却非常满意,这就是他想要的效果。
越是难以出彩的题目,如果能出现令人眼前一亮的学说,就越能证明论道士子的实力。
做不到力压群雄,凭什么去名扬天下,这个世界上哪有捡便宜的好事情?
可能是这个题目过于正统,面对吴与弼的询问,没人有绝对的把握当这个首先发言的“守方”。
看着台下文人士子不为所动,吴与弼并没有催促,相反转身与其他三位宗师大儒,一同坐在蒲团上静静观望。辩经论道从来都不是一时就能得出结果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到了西湖雅集结束,都无法最终证道。
吴与弼不急于一时,追寻大道至理的过程是漫长的。
“向北兄,不打算上台展露才华吗?”
徐东海问了一句,沉忆辰有三元及第之才,当之无愧的大明魁首,这里没谁比他更有资格上台论道。
“看看吧,我不太擅长这些。
“你不擅长?”
听到沉忆辰的回答,徐东海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圣人之道属于无比扎实的论题,但凡能考中个秀才功名,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当然,想要说出彩就不容易了。论题下限很高,上限同样很高。
沉忆辰当世文人魁首,他要是连这种题目都不擅长,那谁还敢说自己擅长?
“这几年疏于学问,确实如此。”
徐东海这副惊讶表情,就让沉忆辰知道他心中想的什么。
不擅长还真不是沉忆辰的谦虚,科举属于典型的应试教育,熟读专研的内容与辩经论道大不相同。
这就好比后世高考佼佼者,你让他们去参加辩论赛,不一定能稳操胜券。更何况沉忆辰这几年,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官场跟民生上,哪有精力去钻研学问,更别说与在场的这些毕生研读理学的人相比了。
说到疏于学问,徐东海可谓是深有同感,他这两年在杭州府为官,基本上也没这么摸过圣贤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