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计划工作小组,也派出了二十余支工作队,深入基层指导计划的实施。
然后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大明竟然同时有六十多个中央特派组,在全国巡视。
这还不算锦衣卫的密探组织。
可以说亘古少有。
但这些巡查组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朱元璋时期的各种变革,快速的落实到了基层。
比如苛捐杂税,很多地方依然在变相的征收,只是没有以前那么猖獗了而已。
这次也来了个彻底的肃清。
无数百姓到这会儿才知道,原来国家竟然出台了这么多惠民政策。
皇帝果然圣明啊。
都是当官的不好,皇帝制定的好政策,竟然敢藏着不实施。
随着革新的深入,老朱一家子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那是节节升高。
这会儿就算朱标真出什么害民政策,百姓也只会认为是当官的瞒着皇帝干的。
压根就不会怀疑是皇帝的问题。
老朱虽然退休,但也时刻在关注着外界的信息。
得知这种情况,自然是非常开心。
对陈景恪的变革,也就更加的信任……
五年工作计划的推进,就非常缓慢了。
这其实在意料之中,这不只是官员能力的问题,人手不足也很关键。
一个县衙才四个入品的官,其余都是吏。
这四个人还各管一摊,哪有多余的精力去搞什么工作计划?
交给下面的吏?
别扯淡了,吏基本都是本地地头蛇。
将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他们,那就是帮助他们揽权。
所以只能慢慢的来。
不过对此大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并不着急。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被大家默认为试运营和教学。
但这种靠官员自发摸索的形式,实在太过低效。
经过几个月的思考之后,陈景恪正式拿出了他的特区计划。
“特区就是以前常说的试点,不同的是,以前的试点都是临时的,特区是常设的试点。”
“特区归中枢直接管辖,各种改良变革,都可以优先在这里试运营。”
朱标疑惑的道:“试点随时增设和撤销更加方便,设特区岂不是多此一举?”
陈景恪说道:“陛下,很多政策需要时间才能看出优缺点,这一点是临时设置的试点所无法做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