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明约束?”
“这皇帝天真的要命。”
……
【巴麦尊的照会指责徐广缙危害中英“和好”关系,并要求在北京进行谈判,“商订其事”。】
【这种直接照会京内大臣的告状做法,使咸丰认定英方在行反间计,陷害忠良徐广缙。】
【而巴麦尊的照会不发给别人,偏偏发给穆彰阿、耆英,让咸丰对两人发生怀疑。】
【同时,文翰给耆英的照会,内中有一段话:
“兹以贵大臣本属贵国大员,熟悉外务事理,众所共知。更念本国前大臣等素与贵大臣频恒札商,极敦谊礼,衷怀欣慰,为此乘机备文,照会贵大臣阅悉。”】
【咸丰看后,以耆英所奏用人行政理财诸端,持论过偏,传旨申斥。】
【也就在这一时,咸丰以英人梗顽,命林则徐进京,听候简用。】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看着那句简短的文字。
脸上的表情是哭笑不得。
这种来自敌方的对耆英及其外交政策的赞扬,实实在在是帮倒忙。
“此时朕才理解,前文说的因为翻译问题而大事的说法。”
“确实像反间计啊。”
对于大臣来说,最要命的就是敌人的夸奖。
……
【文翰没有罢休,他派翻译麦华陀前往天津投递文书,当地地方官奉旨予以拒绝,他本人在吴淞的活动也毫无效果,只能垂头丧气地返回香港。】
【文翰的北上交涉无疾而终,给了咸丰信心。】
【道光三十年十一月二十八(1850年12月1日)咸丰动手了。】
【颁下一道朱谕《罪穆彰阿、耆英诏》】
【紫禁城为之震动。】
……
天幕上。
伏案狂书的皇帝抬起头。
案上的谕旨长达千言。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看着那长长的谕旨,轻声念着。
“嗣后京外大小文武各官,务当激发天良,公忠体国,俾平素因循取巧之积习,一旦悚然改悔。”
“毋畏难,毋苟安。”
“凡有益于国计民生诸大端者,直陈勿隐,毋得仍顾师生之谊,援引之恩。”
“守正不阿,靖共尔位。”
“朕实有厚望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