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
术士五品为预言师,只有成功扛过三千六百劫的预言师,才能成为四品阵师。
李皓身上可没有许七安的大奉国运,想想中五弟子钟璃的悲惨遭遇,这一道还是谨慎挑选的好。
“你倒是真的了解,不过对于我也没有办法,”监正轻轻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术士一途,本就与天机相连,预言师更是直接窥探天道,所受的厄运非比寻常。
我虽为监正,却也不能替人完全庇除三灾六难,否则门下弟子都该早早升境才对。
既然武夫和术士,你都不想选,难不成是想去云鹿书院,又或是天地人三宗。”
李皓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书院自是要去的,天地人三宗,我也感兴趣,不过这都不会影响,我愿意跟监正您站在一处的立场。
有些事情,您不能出手的,或许我能帮您呢。”
这是真的大实话,儒家是这个世界,李皓最为感兴趣的一条体系了。
儒士们言出法随、修改规则的神奇能力,总能让李皓回想起他曾沉浸其中的那本《儒道至圣》。
那是一个诗词化剑、文章安邦的奇幻世界,秀才轻挥笔墨,便能纸上谈兵;举人开口成章,杀敌于无形;进士一怒,唇枪舌剑,锐不可当。
圣人降临,口诛笔伐,既可诛伐奸佞,又能审判无道天子,一人之力,足以撼动国运。
挥毫泼墨,一首千古绝唱,便能引动天地元气,化为雷霆万钧,杀敌于瞬息之间。
尽管那儒道至圣的世界与大奉的儒家体系截然不同,前者以才气为根基,后者则依托皇朝国运。
但李皓心中却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这并非不可改变。
既然儒道至圣中的儒士能以才气施展惊天动地的手段,那么大奉的儒家,为何不能借鉴、融合,甚至创新,以气运为源,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呢?
毕竟,言出法随、修改规则的能力,已经为他们提供了无限可能。
路,总是被人走出来的,儒家圣人曾以他的智慧与勇气,开辟出了现今这条光辉的道路,那么后人又怎能止步不前?
左右李皓对于儒家依附皇朝国运的做法,一直都不觉得不对。
为何不能将这份依托转向更为广阔的人运?人运,那是黎民众生的气运,是万千生灵的共鸣。
若能将儒家体系与人运相结合,或许能开创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让儒家的智慧与力量,更加深入地融入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