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那可口可乐理论上应该也可以。
就尝试着使用可口可乐做菜,结果发现味道确实不一样,可口可乐做出来的鸡翅有点发酸、发涩。
这下子百事可乐成了香饶饶,不少人去超市就为了买百事可乐,直接让百事可乐的销量增长超越了老对手可口可乐。
多年以来,在美国的碳酸饮料市场上,可口可乐的市占率一直以两倍领先于对手百事可乐。
可在1992年的6月份,百事可乐以诡异的姿态实现了销量的大幅增长,当月市占率突破了10%,与之对应的是可口可乐的市占率由原本的19%下降至17%。
最开始,如此突然的变化让两家饮料公司完全摸不着头脑,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直到调查之后,了解到产品销量的变化竟然是因为一道节目推荐的菜品引发的,两家公司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但不同的是,哭的是可口可乐,笑的是百事可乐。
「可乐鸡翅」的风靡影响了自家产品的销量,可口可乐自然要想办法。
可口可乐找来公司的研发人员,复刻两款可乐做出的菜肴,发现只要加上一勺糖,两道菜几乎没什么大差别。
于是乎可口可乐方面立刻在美国各大超市的可乐售卖区打出了一条温馨提示如您购买可乐烹饪菜肴,请记住:多加一勺糖,可口更美味。
发现了老对手的骚操作,百事可乐立刻跟上了宣传,同样打出了一条温馨提示一一烹饪可乐鸡翅,请认准百事可乐,无需加糖。
两家公司的操作充分证明了一句话:高端的商战,往往采用的是最朴实无华的方式。
一道可乐鸡翅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包括节自组在内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这种连锁反应在短时间内可能不如《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话题性那么强烈,但它对美国人的影响却更加深入生活。
生活中多了一道简单易学的美味佳肴,让许多美国人都对林朝阳这位作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美国人的视角看来,信手拈来发明如此美味的菜品,林朝阳对饮食和厨艺的理解可谓妙到毫巅,于是又有许多人将目光对准了林朝阳前段时间出版的作品《舌尖上的中国》。
尽管这本书本质写的是饮食文化,但并不妨碍一些对林朝阳推崇备至的美国人将它视作中国饮食圣经,认真加以研读揣摩。
已经出版了近半年的《舌尖上的中国》,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重压之下,销量就这样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