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完了正事,陶玉成和王纪言从燕京饭店出来,
「老王,我说你拿什么把啊?我不是因为玉书是我妹妹向着她,这多好的机会啊!」
王纪言叹了口气,,「我当然知道这是好机会。可我现在的工作不是说放下就放下的,还有家庭——.—」
他说了两句,觉得这种话对陶玉成这样的咸鱼来说就是对牛弹琴,只好摇摇头说:「你不懂!」
「行行行,我不懂,我不懂,行了吧?那你慢慢考虑。
不过我提醒你,你那些徒弟里人才可不少,过两天玉书要是挑中了哪个能力出众的,你这个台长的位置能不能有可不一定了。」
陶玉成的话让王纪言忍不住心头一颤,确实有这种可能性。
但随即他又释然了,要真是那样,证明这个机会确实跟他无缘,也勉强不了。
又过了两天,因为孩子们得上学,所以陶玉墨带着两个小的先回了香江。
陶玉书进了中南的海的红墙内,与她同行的还有田同志(时任广播电影电视部侍郎)、窦守方(时任电影局副局长)、宁志彬(时任中影公司副经理)。
陶玉书一个商人跟几个文化领域的官员走在一起,还是进出政务要地,
多少显得有些突兀,可谁让她根正苗红,在ZY领导面前都挂着号呢!
关于电影机制改革的汇报,获得了主管领导的明确支持,让几人振奋不已。
从红墙内出来后,田同志便开始组织起草《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文件。
文件的基本精神是: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等企业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了「电影的市场就是观众」。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内容便是:
1、自1992年6月开始,国产故事片将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改为由各制片单位直接与地方发行单位见面(进口影片仍统一由中影公司向各省、市、自治区公司发行);
2、电影票价原则上要放开,具体由各地政府掌握。
这样的意见内容,意味看中国电影行业即将迎来巨变。
往年这个时候陶玉书已经忙着回香江处理公司事务了,可今年,陶玉书为了这份文件也要在燕京多待些日子。
在电影行业机制改革这件事上,她出了不少力气,谈不上决定性作用,
但绝对起到了推动作用。
忙活了这么半天,不就是为了提前卡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