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几家上市公司,还是电视台星空卫视的董事局主席。
朱迪斯·琼斯满心意外,三家上市公司,即便规模小一点的,也应该有几亿美元的身家了,没想到林的妻子竟然如此富有,难怪他出行还有保镖陪同。
了解了陶玉书的身份,朱迪斯·琼斯瞬间又脑补出了一出浪荡才子与富家千金的戏码。
她的联想倒不过分,一般人很难想象以陶玉书的年纪能拥有现在这个数量级的财富。
送走了朱迪斯·琼斯几人,林朝阳打算给自己放几天假。
专栏连载结束,暂时告一段落。
他已经写完了,但写到后半段时他才想到了一个问题。
当初因为答应了芦安·瓦尔特的请求,所以在开始创作这部时他就是全英文写作。
那么问题来了,他用中文写,引进到外国去需要专人翻译,现在用英文写,中文版谁来翻译?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发觉自己卡了个bug,林朝阳感觉痛不欲生,把写过的内容再写一遍,写丢过稿的人都应该能明白这种感受。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林朝阳接到几家国内出版社的出版邀约才想起来,《舌尖上的中国》现在也只有英文版稿件。
《舌尖上的中国》受到了美国文学界和读者群体的热烈追捧,也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注意。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湾岛的媒体,7月末林朝阳才到岛内访问刮起了一阵旋风,
还引起了岛内文化界的一场大争论,
美国媒体上突然出现了有关于林朝阳的消息,他们自然十分敏感。
《纽约客》作为美国知识分子阶层知名度最高的文艺杂志,在湾岛内更拥有超越本土的美誉度。
这些媒体发现林朝阳的专栏文章竟然在美国引发了不小的反响,获得了主流社会的认可,各家媒体顿时兴奋起来。
一窝蜂的将这一事件炒成了热门新闻,将林朝阳在湾岛掀起的热潮一路延续到了9月份。
香江媒体的反应速度比湾岛慢了点,但也紧随其后,连着一周多时间,几十家媒体报道。
内地媒体的反应是最慢的,直到9月份专栏连载都进入尾声了,新H社的驻美记者给国内提供了情况,然后一下子就不得了了!
在美国社会,亚裔一直是少数群体,很难获得主流人群的认可和欢迎,中国人就更不用说了。
林朝阳竟然凭借着几篇专栏文章搅动如此风云,实在令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