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变化。
看到这样的变化,罗伯特·戈特利布一直悬着的那颗心终于可以放下来了,他甚至开始期待起了更大的改变。
《舌尖上的中国》系列文章才发表了两篇,尚未形成影响力。
随着读者的好评和反馈越来越多,罗伯特·戈特利布越来越期待这个专栏接下来的表现了。
《舌尖上的中国》第三篇文章《转化的灵感》发表之前,麦格拉思联系到了林朝阳,先将杂志的销量涨幅和一些读者反馈告诉了林朝阳。
「听起来真是个好消息!」林朝阳语气轻松的说。
「当然,现在我们都在期待你这个专栏接下来的表现。林,你稿子写的怎么样了?」
林朝阳离开美国之前,交给了杂志社5篇稿子,如今远隔重洋,为了保险起见,麦格拉思提前两周就催上了稿。
「别担心,我回来之后又写了两篇,用传真还是我在电话里念,你们记录?」
电话传文,在互联网大范围流行开之前是很多杂志社的常规操作,一般用于作家不在本地,情况又比较紧急的时候。
越洋电话价格昂贵,这种方式传达方式代价不菲。
《纽约客》杂志社不差这仁瓜俩枣的,不过现在一来是麦格拉思手里还有稿子用,二来是电话传达存在准确率的问题,所以他还是选择了国际传真。
以传真的方式向《纽约客》发送了两篇文章后,林朝阳轻松了下来。
《纽约客》那边有了一个月的存稿,水灾筹款的事也不需要操心了,他打算歇个一两天就专注于新书的创作。
7月中旬,耗时半个月拍摄完成的《豪门夜宴》正式上映,首映礼和开机仪式那天一样热闹,除了一众捧场的明星之外,新H社香江分社的周同志也罕见的出席了首映礼。
周同志今天来参加首映礼,一方面是为《豪门夜宴》站台,这部电影的票房收益可全都要捐往内地。
另一方面,也是转达几位领导对陶玉书的谢意。
「几位领导都听说了林太您在香江的所作所为,深受感动,赞许您是币帼英雄,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
周同志今天的态度十分客气,客气中还夹杂着几分尊敬。
他的这种态度跟几位领导对陶玉书的高度评价有关,也出自于他个人对陶玉书的敬佩。
从亚运会捐款,到第一个响应浦东开发,再到这次为HD水灾募捐,陶玉书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她高尚的爱国情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